在浙江宁波的商业版图上,曾经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 —— 王银达。他,一度被称为 “宁波电器大王”,从父亲手中接过 200 万启动资金,在短短 10 年里,缔造了一个资产达 4 亿的商业帝国。
然而,命运的齿轮却在不经意间开始反转,他的企业走向破产,家庭支离破碎,最终他落魄到身上仅剩 2000 元现金。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?让我们一同走进王银达的商业人生。
1972 年,王银达出生在浙江慈溪市一个优渥的家庭,父母皆是工厂干部。他的降临,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,家人对他宠爱有加,几乎有求必应。
然而,过度的溺爱却让王银达养成了任性、叛逆的性格。小时候的他,就经常顶撞父母,在学校里也不安分,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混混,令父母头疼不已。
看着儿子如此不成器,王银达的父亲心急如焚,经过深思熟虑,他决定把王银达送到部队,希望部队严格的纪律能够磨砺儿子的品性,让他收收性子。进入部队后的王银达,起初很不适应,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让他苦不堪言。但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,他逐渐发生了改变。
部队的生活培养了他的纪律性和责任感,也让他学会了坚韧和忍耐。退伍后的王银达,像是换了一个人,他不再是那个肆意妄为的小混混,而是对未来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。
退伍归来的王银达,跟着父亲进入公司,开始有效学习企业管理经验。在父亲身边的日子里,他虚心求教,努力吸收着商业知识,逐渐对经营企业有了自己的见解。不久后,成家立业的王银达决定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他从父亲那里借来了 200 万,创办了一家风扇厂。当时年仅 25 岁的他,虽然年轻,在商场上略显稚嫩,但他深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。他亲自把关生产的每一个环节,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力求做到尽善尽美。
凭借着上乘的质量和适中的价格,王银达工厂生产的风扇一经推向市场,便受到了热烈欢迎。几万台风扇很快便销售一空,这无疑给了初涉商海的王银达一剂强心针,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初尝胜利果实的王银达并没有满足于现状,他有着更宏大的目标。他敏锐地察觉到,单一的产品很难让公司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,于是他决定拓展产品线,生产更多种类的电器。
说干就干,他迅速投入资金,购置设备,招聘专业方面技术人员,开始研发和生产电暖气等其他电器产品。随着产品品种类型的不断丰富,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,王银达顺势打造了一条龙生产线,还投资购买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,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。
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代,人民的经济收入一直增长,消费欲望也日益攀升。王银达的电器产品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适中的价格,正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,他的企业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。
从 1997 年到 2007 年这 10 年间,王银达创造了商业奇迹,他的资产从最初的 200 万迅速增长到 4 个亿,不仅超过了自己的父亲,还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企业家,“宁波电器大王” 的名号也由此传开。
他的企业一度成为当地十大优秀非公有制企业之一,在当地的商业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事业上的巨大成功,让王银达的内心开始膨胀起来。曾经那个专注于产品质量、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他,逐渐发生了改变。起初,他还能保持一定的低调,只是购买了一辆桑塔纳作为日常代步工具。
但这种低调并没有持续太久,随着财富的不间断地积累,他的欲望也在无限膨胀。很快,他便不满足于桑塔纳,开始追逐豪车。S 级奔驰、宝马、保时捷等一辆辆豪车被他收入囊中,私人车库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他不仅在出行座驾上追求奢华,在穿着打扮上也愈发讲究。他的衣服全部从国外定制,其中最贵的一套竟然花费了 16 万元。对于手表、包包等奢侈品,他也是毫不吝啬,爱马仕等各种名牌奢侈品堆满了他的家。
除了物质上的享受,王银达在生活的别的方面也开始变得铺张浪费。2008 年,他的父亲去世,他为父亲修建了一个极为豪华的墓地,葬礼的规格也十分隆重,尽显奢华。
此时的王银达,似乎完全沉醉在了成功的喜悦和财富带来的虚荣之中,逐渐忘记了创业时的艰辛和初心。
在享受着成功带来的荣耀和财富的同时,王银达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。他在事业上有了更大的野心,不再满足于经营一家规模有限的公司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化大领域。
为了拓展事业版图,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—— 买下 300 多亩地,打造达能集团工业园。这个工业园的建设耗资巨大,王银达不仅将自己辛苦打拼 10 年赚来的 4 个亿全部投了进去,还以公司商誉先后向银行贷款 3 个亿。由于他在当地声名显赫,银行贷款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。
工业园建成后,王银达踌躇满志,企图抓住更多市场机遇,将他的电器销售到全国各地,尤其是广阔的农村市场。他加大了生产投入,工厂的生产线日夜不停运转,仓库里堆满了存货。
然而,他却忽视了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。在他大力扩张生产规模的同时,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。同期的格力、海尔等电器巨头,不仅在拓展商业版图,更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。
液晶材料、智能化技术等先进的技术被大范围的应用到产品中,产品不断升级换代。而王银达的电器,由于缺乏研发投入,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的含金量上远远比不上这些竞争对手。
与此同时,由于公司管理不够专业化,成本控制不到位,他的电器产品价格也无显著优势。这就导致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既没有质量优势,也没有价格竞争力,很难打开新的市场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就在王银达的产品面临销售困境时,国家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。2009 年,国家推出的家电下乡政策曾让王银达坐收了一波红利,但这种政策性的红利并没有持续太久。
很快,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取消,这使得达能集团的电器销售更是雪上加霜,产品大量滞销,企业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。
企业经营上的困境已经让王银达焦头烂额,而此时他的家庭也出现了问题。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,王银达的妻子逐渐掌管了公司的财务大权,尽管她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。
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,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,尤其是售后方面更是做得一塌糊涂。大量的客户投诉和退单像雪花一样飞向达能集团,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危机。
在这关键时刻,王银达又被爆出出轨的消息。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让达能集团更加声名狼藉。他的妻子在得知此事后,果断提出离婚,并在离婚过程中,将公司账上的资金卷跑,只给王银达留下了 2000 元现金。
失去了资金支持,企业更是陷入了绝境。由于发不出工资,生产线被迫停产,办公大楼也被抵押。2013 年底,银行在看到王银达的企业已经无力偿还贷款利息后,不得不切断了贷款。
此时的王银达,不仅欠下银行巨额贷款,还欠下供货商 1 亿多货款,企业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。
2017 年 5 月,因无力偿还贷款,王银达以涉嫌骗取贷款罪,被判刑 3 年缓刑 4 年。2019 年 3 月,达能集团工业园和王银达名下其他几家工厂被当地法院拍卖,至此,王银达彻底破产。曾经辉煌一时的商业帝国,就这样轰然倒塌。
破产后的王银达,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曾经他引以为傲的豪车,全部被低价出售;曾经他珍爱的名表,也都被卖掉抵债。但即便如此,这些钱对于他欠下的巨额债务来说,也只是杯水车薪。他从一个拥有 4 亿资产的富豪,瞬间变成了身无分文还背负巨债的落魄之人。
但王银达并没选逃避,他深知自己必须承担起责任。为了还债,他重新修建了生产线,凭借着对电器行业的熟悉,他选择继续生产电器,希望可以慢慢还清债务。如今的他,再也穿不起 16 万的衣服,开不起豪车,戴不起名表。
他身上穿的是最便宜的短袖和牛仔裤,吃的是最便宜的外卖。曾经的奢华生活已经离他远去,他只能在平凡和艰苦中,努力寻找生活的希望,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,试图重新找回曾经失去的一切。
王银达的故事,是一个关于成功与失败、荣耀与落魄的深刻案例。他的经历警示着每一位创业者和企业家,在追求商业成功的道路上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守初心,合理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,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,同时也要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。